南昌市一些大商场最近以七五折、八五折降价销售一些名牌保暖内衣。另一家大众购物中心也以“厂家直销”名义降价销售保暖内衣。打折风引起了几大名牌保暖内衣江西代理商的强烈不满,他们结成同盟,要求商家全面恢复原有零售价。遭到拒绝后,代理商竟声称要将产品撤出商场。
消息传开,不少消费者冷嘲热讽说:又有一场好戏上演了。一些不愿对此发表意见的商场则称,先看看吧,看他们怎么闹下去!
保暖内衣真会像当年VCD、彩电一样,引发一场生产企业之间、厂家与商家之间的市场混战吗?尽管形势尚不明朗,但保暖内衣这一新兴产业在成长中显露的一些苗头,令人担忧。
蜂拥而上生产保暖内衣。去年,江西市场上只有一个保暖内衣品牌,销售量在1万套左右。今年,江西市场的保暖内衣冒出了几十个品牌,预计销售量将达到3万套。据统计,1998年国内只有十几家保暖内衣的生产企业,而今年突破了600家,平均每6家内衣厂就有一家上马保暖内衣产品。
在保暖内衣市场繁荣的背后,专家认为隐藏着危机。目前市场上一套保暖内衣的价格在250元左右,它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城市中高档收入居民。丰厚的利润使许多厂家蜂拥而上,可市场的需求不会无限膨胀。目前正是保暖内衣的销售旺季,南昌等地的商场已在打折销售,这其中是不是传递了一个市场信号?
保暖内衣市场鱼目混珠。许多保暖内衣在品牌上有模仿的痕迹。记者在新洪客隆商场保暖内衣专柜区看到,这里既有赵本山做广告的上海赛洋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“北极绒”,又有上海宏联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“北极情”,还有北京北极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“北极新秀”。更有甚者,上海、江西发现了5个厂家生产的6种版本的某名牌保暖内衣。有意在名称上打擦边球,既对名牌产品有影响,也不利于保暖内衣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概念战让消费者摸不着北。消费者还没有淡忘关于纯净水、矿泉水、太空水、蒸馏水的概念大战,保暖内衣又在产品保暖材质的宣传上掀起了概念战,诸如纳米技术、远红外线、杜邦莱卡、九孔棉、负离子。普通消费者对这些名词知之甚少,只能听听而已。更有广告说保暖内衣“薄如羊毛衫,暖赛羽绒服”,消费者更是一笑了之。今年上海市对本地产的30种保暖内衣的质量抽查表明,其中保暖率最低的为48.4%,最高的为61.94%,而一件羊毛衫的保暖率为50%左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外国保暖内衣品牌已经进入国内市场,仅江西市场上就有美国玛芳婷、澳大利亚天蚕等名牌。资料显示,去年一年保暖内衣掏走老百姓20多亿元。这一尚有市场空间的产业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,避免过早衰退,是业内人士正在冷静思考的问题。令人高兴的是,竞争的白热化加快了保暖内衣市场的成熟,一些厂家已经从款式、色彩、面料以及服务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改进。